2014年
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普调政策始于2014年。当年,人社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调整机关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的实施方案》、《关于调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的实施方案》、《关于增加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的实施方案》三个方案,大规模调整了全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并明确今后每两年开启一次调资窗口。2014年10月、2016年和2018年7月三次都进行了调整,调整幅度平均保持在300-500之间。以此类推,原计划2020年全国机关事业单位应该迎来第四次大规模的基本工资普调,但受疫情影响本次调整一推再推,直到今年1月,国家才正式下文启动调资。
事业单位津贴补贴分为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和特殊岗位津贴补贴两类。
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主要是根据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地域的气候、海拔高度及社会发展等因素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职工额外劳动消耗和特殊生活费支出的适当补偿。对艰苦边远地区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执行国家规定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所需经费,属于财政支付,由中央财政统一负担。
特殊岗位津贴补贴主要是对在事业单位苦、脏、累、险及其他特殊岗位工作的职工的补偿。国家统一制定特殊岗位津贴补贴的项目、标准和实施范围,明确调整和新建特殊岗位津贴补贴的条件,建立了动态的管理机制。 事业单位实行定期增资制度。
是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2024年10月1号以后退休的是新人。因为2024年10月1号之后,国家实行新的退休政策,将退休年龄逐步延长。届时,许多人需要在延迟退休的情况下继续工作,同时,新参加工作的人也将按照新政策进行规定,达到一定的工作年限后才能正常退休。所以,2024年10月1号以后退休的人员就是按照新政策来规定的新人。这也说明了国家在逐步推进退休年龄延迟的战略,以适应人口老龄化趋势,提高劳动力资源的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