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人、乘车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处警告或者5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非机动车驾驶人拒绝接受罚款处罚的,可以扣留其非机动车;
(2)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处警告或者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3)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6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1)造成特大事故,负次要责任以上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或者1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并处吊销证。
(2)造成重大事故,负以上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或者1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3)造成重大事故,负次要责任的,处10日以下拘留或者50元以上150元以下罚款,并处吊扣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
(4)造成一般事故,负主要责任以上的,处10日以下拘留或者50元以上150元以下罚款,并处吊扣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
(5)造成一般事故,负同等责任以下的,处5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并处吊扣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
(6)造成轻微事故,负有交通事故责任的,处5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并处吊扣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
(7)发生交通事故后,机动车驾驶员有逃逸,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隐瞒交通事故真相,嫁祸于人以及有其他恶劣行为的,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从裁决之日起生效。被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的,二年内不准重新申请领取机动车驾驶证。
1. 暂停驾驶资格: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患有精神疾病的驾驶员应当暂停驾驶资格。执法部门有权暂扣肇事车辆,并对驾驶员进行驾驶证注销。
2. 委托律师处理:肇事方如有精神疾病,应尽快委托律师进行事故处理。律师可以代表肇事方与受害方协商赔偿事宜,以及与公安交警部门沟通,了解事故调查进展。
3. 医学鉴定:肇事方应立即进行精神疾病鉴定,以确定其在事故发生时的精神状态。如有需要,可以申请法院委托鉴定机构进行鉴定。
4. 赔偿责任:根据《侵权责任法》等相关法规,肇事方的精神疾病不影响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如事故造成他人损害,肇事方应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5. 刑事责任:如果事故构成犯罪,肇事方应承担刑事责任。患有精神疾病的肇事方,在审判过程中,如经鉴定机构鉴定,其在事故发生时处于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状态,依法不负刑事责任,但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6. 保险理赔:如肇事车辆购买了保险,保险公司应按照保险合同承担相应赔偿责任。肇事方应提供事故认定书、赔偿协议等相关材料,协助保险公司办理理赔手续。
7. 调解与诉讼:在事故处理过程中,如双方就赔偿金额协商不一致,可以申请交通事故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如调解无果,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需要注意的是,精神疾病肇事方的处理流程与其他肇事方基本相同,但需特别注意精神病鉴定及刑事责任方面的相关规定。在整个处理过程中,肇事方应积极配合执法部门调查,并确保自身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如有需要,可以寻求专业律师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