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三次握手是建立可靠连接的一种方式。比喻为两个人握手,第一个人向第二个人打招呼,第二个人回答“我听得到你”;接着第二个人向第一个人打招呼,第一个人回答“我也听得到你”。
这样第一次握手完成,第一个人确认第二个人听得到并愿意连接;第二次握手,第二个人确认自己听得到并准备好连接;第三次握手,第一个人确认第二个人仍然愿意连接,连接成功。如果握手过程中出现问题,其中一方会发出重新连接的信号,直到建立成功。
TCP三次握手的过程涉及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多个步骤和数据包交换。在这个过程中,序号是用来标识数据包的顺序和位置的。但是,当我们说“TCP三次握手完成的序号”时,实际上是指三次握手过程中,最后一个确认包的序号,而非整个握手过程的“完成序号”。
具体来说,三次握手的过程如下:
第一次握手:客户端发送SYN包到服务器,并设置初始的序列号。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SYN包后,发送SYN+ACK包给客户端,确认收到客户端的SYN包,并设置自己的序列号。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SYN+ACK包后,发送ACK包给服务器,确认收到服务器的SYN+ACK包。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数据包都有一个序列号,用于标识该数据包在数据流中的位置。而“完成序号”通常指的是某个操作或阶段的结束标识,对于TCP三次握手来说,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完成序号”为7或8。
因此,说TCP三次握手完成的序号是7或8是不准确的。实际上,序号是随着数据传输而动态变化的,并且在TCP协议的不同阶段和操作中,序号的意义和用途也有所不同。
综上所述,TCP三次握手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完成序号”为7或8。序号在TCP协议中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值,用于标识数据包的顺序和位置,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和接收。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IPC(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都是用于数据传输的协议,但是它们有一些区别。
1. 结构不同:TCP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协议,它基于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一对一连接。IPC则是一个本地系统内的进程间通信协议,其通信方式是直接发送和接收数据,不存在连接的概念。
2. 目的不同:TCP主要用于在不同的计算机之间进行数据传输,而IPC是用于在同一计算机上不同的进程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3. 困难程度不同:TCP在实现上比较复杂,要求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连接过程稳定,需要密切配合才能实现可以连续通信的连接。IPC实现起来相对简单,不需要建立连接,方便各个进程之间,但只能在本地使用。
4. 安全性:TCP协议是通过网络进行传输,数据容易被窃听或篡改,需要使用加密技术来保证数据的安全。IPC是在本地进行的,数据传输相对较安全。
因此,TCP和IPC协议适用于不同的数据传输场景。TCP适用于网络之间通信的场合,而IPC适用于本地不同进程之间通信的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