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声赋 欧阳修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予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描述”这个词,在汉语中读作“miáo shù”,是两个音节组成的词语。其中,“描”字的发音,起始于唇齿之间的轻微摩擦音“m”,随后是舌面上升,接近硬腭,发出的元音“iáo”,音调为第三声,声音先降后升,如同一个小山谷。“述”字的发音则是以舌尖轻触上齿龈发出的清辅音“sh”,接着是舌面下降,发出的元音“ù”,音调为第四声,声音由高到低,就像一个小山峰。
描述,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它如同画笔,将事物、场景或情感细致入微地勾勒出来,使得读者或听者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真实的画面和情感。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口头交流还是书面表达,描述都是我们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
筒车亦称“水轮”,一种以水流作动力,取水灌田的工具。据史料记载,筒车发明于隋而盛于唐,距今已有 1000 多年的历史。以下是一段描述筒车科技的古文:
筒车之制,其来旧矣。以竹筒引水上行,大者可灌田十余亩,小者亦可灌三四亩。其法:截大竹长二丈许,去节,以铁裹其两头,中空,旁留穴以出水。又以木为轮,高可尺许,置于竹筒之下,以水力推之,则竹筒自转。水自穴中出,倾注于田。其便捷虽不及翻车、水碓,而亦省力过半。若地势高峻,则翻车、水碓亦不能用,惟筒车可以引水上山。故农田之在山上者,无不赖此以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