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单相机的画幅主要分为全画幅和半画幅(APS-C画幅)两种。这两种画幅的主要区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传感器尺寸:全画幅相机的传感器尺寸大于半画幅相机,全画幅的传感器尺寸一般为36mm x 24mm,而半画幅的传感器尺寸则较小。传感器尺寸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相机的画质表现,一般来说,传感器尺寸越大,画质越好。
高感度和宽容度:由于全画幅相机的传感器尺寸较大,它能够提供更好的高感度和宽容度。这意味着在光线较弱的环境下,全画幅相机能够拍摄出更清晰、细腻的照片,同时能够更好地保留高光和暗部的细节。而半画幅相机在高感度和宽容度方面相对较弱。
景深效果:全画幅相机由于传感器尺寸较大,可以更容易地获得背景虚化、浅景深的效果。这在拍摄人像、风景等题材时能够产生更加引人入胜的效果。而半画幅相机由于传感器尺寸较小,景深效果相对较弱。
适用场景:半画幅相机通常更适合日常生活记录和兴趣爱好拍摄,因为它们通常更轻便、价格更实惠,同时也有非常强大的视频功能。而全画幅相机则更适合商业用途和需要高画质表现的拍摄场景,如专业摄影、广告摄影等。
综上所述,微单相机的全画幅和半画幅在传感器尺寸、高感度和宽容度、景深效果以及适用场景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选择哪种画幅的相机取决于个人的拍摄需求和预算。对于专业摄影师或需要高画质表现的拍摄场景,全画幅相机是更好的选择;而对于普通用户或需要轻便、实惠相机的用户,半画幅相机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微单相机的发明者是松下。2008年,松下发布了G1相机,它采用了一种异于单反的新型结构,但由于当时叫法并不统一,其命名十分混乱。
尽管松下是最先发布微单相机的公司,但“微单”这个词语的创造者却是索尼。直到2010年索尼在中国发布NEX-5C时,“微单”这个词才开始出现,并在随后的时间里在中国大陆地区流行开来。索尼甚至曾尝试将“微单”申请为自己的注册商标,但最终并未在照相机领域成功注册。
随着微单相机的成功,各大相机制造商如尼康、佳能等都纷纷加入了微单相机的竞争中。如今,在中国市场上,无论是索尼、佳能、尼康、松下还是奥林巴斯,其官方给出的名称都是“微单相机”。
综上所述,微单相机的形态是由松下发明的,而“微单”这个词语则是由索尼创造的。
微单相机监视器并非绝对必要,但它可以提供额外的便利和功能。监视器可以让您更清晰地查看拍摄画面,帮助您确保焦距和曝光正确,以及评估图像质量。
此外,监视器还可以提供更大的显示屏幕,使得在室外光线条件不佳的情况下更容易进行取景和拍摄。当然,是否需要购买微单相机监视器还取决于个人的拍摄习惯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