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茶代酒
以茶代酒,即不想喝酒而又难却盛情,就用茶来代替酒。这是不胜酒力者而所行的礼节。
典故:据《三国志·吴志·韦曜传》载:吴国的第四代国君孙皓,嗜好饮酒,每次设宴,来客至少饮酒七升。但他对博学多闻而酒量不大的朝臣韦曜甚为器重,常常破例。每当韦曜难以下台时,他便“密赐茶荈以代酒”。这是“以茶代酒”的最早记载。
二、以茶为媒
我国旧时习俗,娶妻多用茶为聘礼,所以女子受聘称为受茶。茶礼是男女之间确立婚姻关系的重要形式,没有三茶六礼的过程,婚姻便不被承认为明媒正娶。
典故:自唐太宗贞观十五年(公园641年),文成公主入藏时,按本民族的理解带去茶开始,至今已经有1300多年了。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陶器、纸、酒还有茶等物品作嫁妆。茶叶输入西藏亦由这一年开始。有首歌谣提到,“文成公主入藏,带来离太阳最近的茶香”显然,唐代茶叶是作为嫁妆的。
三、以茶相斗
斗茶是古时贤人雅士的“雅玩”,斗茶者,各自献出所收藏名茶,轮流品尝,以决胜负。比赛内容包括茶叶的色相与芳香度、茶汤香醇度,茶具的优劣、煮水火候的缓急等。
典故:最早有文献记载,斗茶起源于唐代建州,在《云仙杂记》的《记事珠》中有记载:"建人谓斗茶为茗战"。是在茶宴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风俗。
四、以茶漱口
古人保护牙齿除了用粗盐刷牙以外,用茶漱口也是最重要和常见的方式。用以防止龋齿、消除口臭等。
参考来由:在《红楼梦》的开场情节中就有这样一段描写:饭毕,丫环用小茶盘捧上茶来,林黛玉见人又捧过漱盂来,林黛玉也照样漱了口。盥手毕,又捧上茶来,这方是吃的茶。可见,用茶水漱口保健古已有之。
四更指当地时间凌晨二时二十四分左右。
出处为唐代诗人杜甫名为《月》的古诗:“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
”四更在丑正二刻。
丑时为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名鸡鸣,又名荒鸡。
四更天,在古代夜间五更记时法中属丁夜。
虽说,三更过后天就应该慢慢变亮,但四更仍然属于黑夜,且是人睡得最沉的时候,于是在这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就有贼人趁着这黑夜开始偷盗。
所以四更也可称为是“狗盗”之时。
在古代,马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财产,因为它可以被用于军队出征、贵族狩猎、运输、交通等方面。由于马的价值高昂,所以只有具有财富和地位的人才能拥有马匹。在中国古代,马是政治和军事领域的重要象征,王公贵族和士兵都会骑马出门。同时,马也被视为一种荣耀和尊严,在武术和马术等方面极具价值,因此在古代社会中,能够拥有马匹的人都是身份地位比较高的人,代表着贵族的身份和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