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J21目前已经开始商业运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截至目前,ARJ21已经交付了约50架飞机,其中大部分交付给了成都航空,还有一部分交付给了其他国内民航公司。虽然ARJ21存在着一些技术和市场上的挑战,但它的性能表现和经济效益良好,可以满足短途航班的需求,有助于促进国内民航产业的发展。
未来,随着ARJ21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相信ARJ21的运营会越来越好。
ARJ21衍生飞机是指基于ARJ21飞机平台进行改进和扩展的飞机类型。ARJ21是中国首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涡扇支线飞机,适应以中国西部高温高原机场起降和复杂航路越障为目标的营运要求。
在此基础上,ARJ21衍生飞机可能包括公务机、医疗机、货机和应急救援指挥机等,这些衍生机型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用途进行了针对性的改进和优化。
例如,公务机主要面向高端商务出行市场,提供舒适、便捷的飞行体验;医疗机则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设施,用于空中医疗救援和转运;货机则主要承担货物运输任务,满足物流需求;而应急救援指挥机则配备先进的通信和指挥设备,用于灾害救援和应急指挥等任务。
这些衍生机型都是基于ARJ21飞机平台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用途进行改进和扩展的,从而满足更加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ARJ21飞机在研发初期就面临着困难,如技术落后、变更频繁、设计缺陷等问题。即便在推出后,因为航空市场竞争激烈、安全性等成疑等原因,ARJ21难以在国际市场获得广泛认可和生产订单。
另一方面,国内航空市场对国产飞机容易出现的误解和偏见,也是该机型普及受阻的因素之一。
因此,除了加强ARJ21飞机的工艺品质和技术创新,还需要解决市场营销的问题,包括提升消费者对国产飞机的认可度和信任度,才能实现ARJ21飞机的规模化生产和推广。